计划经济就意味着短缺,市场经济就意味着过剩,市场经济本身就存在优胜劣汰,对于一个城市的商业来说,这是好事。”
作为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特邀嘉宾,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特别来到成都参加了财富论坛的两场专题对话,成都商报记者也为此对他展开了贴身采访。王健林就万达集团的未来发展重点、房地产市场现状和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等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成都当前商业地产的激烈竞争反而利于未来发展,同时也希望万达的超级项目“万达城”能够落户成都。
谈项目
希望万达城落户成都
作为中国最大商业地产商之一的万达,现已开业的万达广场已达67座之多,规模排名全球第二,而2014年万达持有的物业面积将超过2300万平方米,成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然而,万达并没有就此止步,一个更宏大的“万达城”投资开发计划已经全面启动,“我个人的关注点会重点集中到万达的文化旅游产业上来。”
万达现在把文化和商业结合在一起主打两种模式,一种叫度假区,一种叫万达文化旅游城(简称“万达城”)。度假区目前有长白山和西双版纳两个,前者已经开业,后者将在2015年开业。万达城是万达集团在多年经营商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础上,经过4年研究全新推出的大型综合项目。
王健林表示,万达城规划有文化、旅游、商业、酒店四大内容,主题游乐园以室内项目为主,建筑和规模类似于首都机场。
“万达城投资规模巨大且需要长线经营,在全国最多建设7~8个,不会像万达广场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复制。”王健林表示,未来会在西南、西北地区再分别寻找一个城市落地,每个万达城的投资规模均在数百亿元,“万达城在西南区的选址还在紧张落实中,作为四川人,从情感上,我很希望能够在成都建一座万达城。”
谈企业
已对全球企业展开并购
中国企业要成功进入国外市场,王健林认为必须具备三大要素:信任感、人才本土化和信息化管理。
王健林认为,企业进入一个新市场首先要建立信任感,要重视当地市场的员工价值,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主人”,并注重人才的本土化,“万达在国内市场曾经同许多家跨国企业合作过,其中有一个规律值得思考,如果跨国企业的所有管理团队都是海外高管,几乎就没有成功的。”在王健林看来,跨国企业核心高管层的最佳配置是1~2名海外高管,其余高管都应该是本土人才,本土化将贯穿万达的国际化战略。
“快速发展的万达目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创新,继续走大投入大产出之路,把文化和高科技、现代大型秀结合在一起,万达为此投入重金打造万达文化旅游区和万达城;另一个就是并购,去年以来,万达陆续对全球企业展开了并购,这也是快速发展的方式。”王健林表示,关于扩张,万达会首先进入欧美市场。有消息称,万达已与多家具有较大规模的院线进行接触。除AMC外,万达还在寻求对欧美其他大型院线的并购机会,目标是到2020年占据全球电影市场约20%的市场份额。
谈市场
未来向三四线城市发展
目前,成都的购物中心、综合体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如何看待成都商业地产供过于求的现状?“计划经济就意味着短缺,市场经济就意味着过剩,市场经济本身就存在优胜劣汰,对于一个城市的商业来说,这是好事。”王健林的表述很直接,据资料显示,成都的购物中心、综合体数量已达到104个,从绝对数来说,这个数量显然不少,但放眼全国来说,目前中国商业地产人均面积不足,存在结构性过剩的问题。
“人们做商业都想做热门地区,但挤在一起只有等死,万达集团的项目进驻一个城市,很少选择城市核心区,万达广场往往建在区域中心或者发展新区。”王健林说,现在,全国5600多个地级市还没有大型购物中心,至少100个地级市还没有电影院线,这恰好是他们未来准备开发的市场。前期投资的两三年可能会吃力,但今后会非常好。未来中国商业地产发展前景广阔,但大家别老盯着一、二线城市,未来得向三、四线城市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