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餐饮市场上,新品牌要迅速打响知名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这个新品牌“系出名门”,是成熟大牌开发出来的“副牌”,就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直接获得加分。餐饮大牌要推出副牌,一般都是针对新的区域市场或者新的消费群体作重新定位,从这一波大牌们推副牌的举措上看,更清晰的意图是开拓新的市场份额、寻求更易于快速复制的模式。就像1981年Giorgio Armani首度提出延伸副线的概念并推出Emporio Armani后,诸多奢侈品牌纷纷效仿。如今一个奢侈品牌下面有六七个产品线是再正常不过的。
在今年5月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一份《2012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分析报告》中可以看到,在2012年百强企业中,约60%的企业实行多品牌经营,其中品牌数量超过5个的企业达到20家,呈现出餐饮企业尤其是高端餐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在调整高端品牌产品结构的同时,通过并购、合资等方式进入快餐、火锅等领域多业态发展,以及“大牌带副牌”多元化品牌战略的发展趋势。
发展副牌可以提升综合竞争力
成都印象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永远是一个差异化的市场,餐饮品牌竞争的关键就是差异化经营。因此,我们要通过市场的多行业的协同,多业态的互补,多品牌的积聚和定制化的产品与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相匹配,提高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对此,四川省美食家协会副会长麦建玲认为,针对差异化经营战略,品牌餐饮“大牌带副牌”正在成为新的趋势,如成都知名餐饮品牌大蓉和针对年轻人市场新开了“蓉和小厨”餐厅。“成都映象”则开设了川西坝子感觉的“转转会”和进入商超的“小场合”等多个副品牌。就连老房子也将原先的“靓家火锅”重新打造成轻松休闲的“拾伍·味”。这标志着高端餐饮企业实施多元化品牌战略已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
发展副牌关键是“人”
“很多餐饮副牌容易催生,却不容易生存,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和原先的餐饮品牌太亲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对不少餐饮企业来说,“副牌”的创立本身就是为了增补不同的餐饮业态,但如果在日常的团队构成、管理模式、运作方式、股东关系等问题的处理上都不加以区别,自身特点和反差优势就容易被掩盖,采用“原班人马”有时会成为一把“双刃剑”。现在品牌要开新店,资金不是问题,新的商业项目也不缺,最大的问题是人力储备不足。随着城市的扩张,新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越来越多,现在选址的模式是商业物业来主动求着品牌去开店,希望“掺一脚”的风投资金也不少。说到底,限制开店速度的关键就是“人”,因为厨师和餐厅管理团队都需要体系内部培养,如果一味追求多开店,品质和管理就很可能无法保证。
转转会
环境典雅 味道很好
成都映象的副牌餐饮在牛市口和新会展都有店。牛市口的在一个小巷子里,不太好找。新会展这家虽然靠近假日酒店,外环境很现代,但内部环境却很古典。乍看大门,不太像个吃饭的地方,倒比较像喝茶的场所,走的是复古风,非常幽静和古朴。进去以后别有洞天,包间还临湖,可以看到黑天鹅,感觉很好,价格也比较适中,适合商务宴请或者请外地来的朋友吃饭。“凹锅肉”是论斤卖的,78元一斤,反响不错。有很多菜可以挖掘出“小时候”的感觉,比如酱油拌饭,小豌豆花、苦笋元子等。
拾伍·味
性价比高 吃得舒服
很多人不知道,拾伍·味的前身其实是不少人印象深刻的“靓家火锅”,同样是老房子的下线品牌,相比老房子,以及老房子·水墨红来说,拾伍·味算是非常亲民的中低价餐厅,不想做饭的时候在这里撮一顿是比较舒服的。在长顺街、武侯祠、广福桥等都有店。走进广福桥街的拾伍·味,店面装修比较像休闲茶楼,让人放松,算是一看就“价格温柔”的店。因为性价比较高、活动也多,饭点时人满为患。一楼进门就可以看到自助区,西瓜、龟苓膏、冰粉、圣女果、饮料等5元一位。菜品价格便宜,分量还不算少,是很适合普通聚餐、约饭的地方。
蓉和小厨
精致路线 菜单有特色
这是大蓉和的商场中端品牌,大蓉和旗下的餐饮,川菜还是蛮拿得出手的。与大蓉和的大气风格不同,小厨装修风格走了精致路线,透明厨房,中式风格装修。第一印象,价格比大蓉和温柔;第二印象,分量比大蓉和少,三个人至少得点四个菜,比较适合家庭、商务聚餐。菜品口味比较见仁见智。小厨有特色的地方就是菜单挺让人“纠结”,光看名字有些真的不知道是什么,不过有时琢磨琢磨也是乐趣—比如“转角遇到爱”,“血战到底”。
小场合
川式概念茶餐 有家的感觉
定位为“川式概念茶餐”的小场合同样是成都映象出品,在万象城、远东百货、王府井二店都有店。走进万象城店,中间的位置是开放式的,旁边靠窗的雅座扎着姜黄色的纱蔓,略有调调,弧形的露台上视野很好。既然是茶餐,在饭菜上来前先上来的是每桌一小壶的普洱茶,3元一位,可续杯。壶和杯都很雅致,菜品价格有高有家常,但分量较小,不属于以量取胜的类型,蒸蛋的钵钵是那种搪瓷的连瓷都掉了好多小块的仿古产品,有家的感觉、坨子萝卜、酱油拌饭都属于必点的经典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