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3·15,相关媒体机构,发起了成都消费者"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大吐槽"问卷调查。
每位消费者可分别投出三家"最常逛商场"和"体验最差商场",据问卷统计显示,185份样本中,投票排名靠前的商场分别为:
成都伊藤洋华堂25.9%
成都王府井17.8%
IFS13.5%
成都万达广场10.2%
凯丹广场9.7%
成都万象城8.1%
成都家乐福7%
环球MALL7%
伊势丹百货5.4%
而最差体验商场排名前三位的为:
茂业百货8.6%、
北京华联8.1%、
摩尔百货5.9%
由此可见,成都消费者对于喜欢的商场和不满意的商场都表现出明显、集中的选择。有消费者更为具体地在细节中补充指出:"没有休闲广场,找不到吃的"、"西大街百盛洗手间无厕纸、无洗手液"、"去太古里每次都迷路"、"高新天虹品牌参差不齐,化妆品牌少,没啥想买的"、"环球中心停车场屡屡迷路"、"海滨城太远"、"明明负二楼有停车位非要往负三楼引"……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足见成都消费者对购物环境的细节相当关注。
据调查问卷显示,参加此次调查的成都消费者对于成都实体商业的选择有明显的指向性、集中性,而体验最差的商场集中在盐市口商圈和城市外围商场,对商场不足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停车场、配套业态、活动促销等方面,问卷的调查结果呈现出成都实体商业购物的便利程度还有待提高。
成都消费者有哪些不满?
"商场停车场是对车技的大考验"
找厕所!
导览系统还应该更清晰
在针对成都大型购物中心的问题中记者发现,有18.3%的受访者认为本地大型购物中心的"面积太大,不方便",这使得原本应该成为购物中心明显优势的"大而全",因为导览系统的不健全,反而造成了消费者的诸多不便,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顾客的购物体验。
停车难!
停车场问题多,解决难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停车场大,难找车"、"商场停车场是对车技的大考验"等对商场停车场的吐槽层出不穷,共有21.6%的调查问卷参与者对一些商场的停车场表达出了不满。
参加调查问卷的张女士表示,每次到市中心的商场购物,最让人心烦的事情就是停车。"伊藤洋华堂春熙店的停车场过于狭窄;IFS的停车场虽然大,但是不方便找车;而茂业百货的停车场入口很难被发现。"对于消费者们的各种吐槽,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形成商场停车场问题的原因很多,各个商场也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也许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些问题,但通过各种疏导手段能够缓解因此带来的不便。"该业内人士表示。
活动弱!
商业活动及促销有待创新
从2014年成都各大商场在商业活动和产品促销中的表现来看,商业活动的数量并不少,但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商业活动无新意、无亮点"、"各种活动、促销内容雷同"、"纯靠低价吸睛"等吐槽说明了消费者对于目前成都商场的商业活动并不完全认可。在对本地购物中心的问卷调查中,有31.3%的参与者认为商业活动是购物中心存在的最大问题,而这一占比也是全部五大问题中占比最高的。
对于这一情况,一些商场的经营人员表示出了无奈。某商场市场推广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成都各大商场的活动策划能力并非体现出来的这么差,但受到资金、资源、档期等众多限制因素的影响,很多好的活动未能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有很多购物中心已经开始加大对活动的投入,相信这一问题会有所改变。"
太雷同!
配套业态缺新意,品牌同质化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的配套业态引起了参与者的广泛关注,有26.4%的受访者认为,本地购物中心的"配套业态无差别"化较为明显,各购物中心的主营内容相似度高,缺乏更有新意的体验式业态。对此,曾经有过零售行业经营经验的受访者谢先生表示,相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成都商业市场的配套业态还不够丰富,主营业态多以服装、化妆品、餐饮、儿童游乐等业态为主,更多新型体验式业态还有待开发。
此外,虽然在2014年度成都IFS以及成都远洋太古里等新开购物中心引进了一批首次进入成都的品牌,但这似乎并未改变消费者对于成都商业市场品牌同质化的看法。在此次问卷调查中,仍然有20.5%的受访者认为,本地百货商场的"商品、品牌同质化竞争明显"。
以天府广场-盐市口-春熙路一线的几家百货商场为例,同一个品牌的商品有可能出现在三至四家百货商场中,而这不过是在两公里的范围内。受访者普遍反映,本地百货商场的品牌同质化明显,商品重复率较高,主要体现在服装和化妆品等业态中,大大降低了百货商场的吸引度。而据某百货招商工作负责人表示,创新性、差异化是大多数百货商场希望达到的招商效果,但是面对目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那些销量好的品牌更容易受到百货商场的关注,从而为百货商场的业绩保底,同质化也就难以避免。
重点关注
核心商圈不核心
盐市口商圈遭遇"体验最差"
本次成都消费者"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大吐槽"问卷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均来自消费者的真实声音,而问卷设置的问题中有一项是对消费者"体验最差"的开放式投票。投票显示的数据有些出乎记者的意料,排名前三位的卖场分别为:茂业百货、北京华联和摩尔百货。而这三家老牌百货公司,均集中在成都最为核心的盐市口商圈。对此,有参与问卷调查的消费者这样说:"如果从远洋太古里往天府广场走,把对沿途所有卖场的直接体验画一条线,盐市口商圈显得比较弱,仿佛是商业的谷地。"
纵观近三年的成都零售业,新卖场风起云涌,从去年开始,紧随完成升级的城南、城东和城西之后,城中心最后一个核心商业区春熙路,也在IFS和远洋太古里的带动下,华丽蜕变。相比之下,盐市口商圈人流量一直相当大,除了摩尔百货,其余各家商场也早早完成了内外装修和品牌的升级,茂业百货的新店茂业天地在春熙路的第一店也已开门迎客,为何还在此次问卷调查中的体验感上垫底呢?
在问卷调查"更多吐槽"一栏,记者看到一些对此更细节化的反馈:"北京华联个别营业员在柜台上'打堆堆',没人招呼,商场活动少"、"茂业买鞋出问题了,解决态度极差"……反映出消费者对市中心商场的高关注度、高期望值,与现实状况的不对等。
样本分析
体验感"吐槽"
茂业百货频频"中枪"
据问卷统计显示,消费者选出的体验感最差商场是茂业百货、北京华联、摩尔百货,而占比排名靠前的问题分别为:
没有休闲外广场和内广场 22.7%
品牌、商品同质化 20.5%
缺乏影院、餐饮 17.3%
活动仅以促销为主 13.5%
停车场老旧、车位少 12.4%
一一对应不难发现,作为百货商场的典型问题和不足所在,盐市口商圈的茂业百货、北京华联、摩尔百货这三家商场在以上方面的表现均不令人满意。
成都人的消费以商圈为格局,盐市口商圈历来都是成都市中心的商业腹地,但长久以来,其商圈中的商场跟春熙路商圈的商场在人群定位、消费者购物的感受上形成了差别。
将茂业百货当成样本来分析,可以明显看出,由于物业环境受限和其他原因,茂业场地内外的布局显得不太宽阔,虽然服装销售占比最大,但新品牌数量较少。业态方面,没有看到明显的扩展,休闲、娱乐、餐饮方面也没有匹配能满足市中心消费需求的规模和数量。
另外,在促销方面,缺乏有亮点的活动,直接导致了商场的品牌、口碑和对外形象难以提升。有消费者在调查问卷中提及茂业百货,甚至依然写着"人民商场",在这样的基础上,谈何打造时尚卖场,给人更好的购物体验呢?
业内人士支招
未来盐市口商圈需"转型创新"
对于该商圈实体商业未来发展前景,记者采访了四川省商业地产联盟、四川省连锁商业协会会长冉立春。对盐市口商圈,冉立春提出了"提档、升级、转型、创新"的8字针对性建议,他表示:"作为传统零售企业,须在硬件和软件上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在服务方面进行升级,在业态上实现转型,还要敢于创新,激活商场销售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