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因素影响零售增速
一、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总体环境受影响,零售业市场销售数据与全市主要经济指标走势相似;
二、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3月份二手房成交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购买力;
三、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随着促进汽车、家电消费政策的退出,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
四、部分高端百货商品和中高端餐饮消费大幅回落。
“今年一季度,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为9.7%),高于全国增速0.6个百分点,但增速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成都零售商协会和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共同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成都零售业运行报告》这样总结。
13.9% 一圈层继续领跑
从圈层的情况来看,一圈层消费增长继续处于领跑地位。一季度一圈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72.7%,同比增长13.9%;二圈层为140.4亿元,占全市的15.4%,同比增长11.2%;三圈层为109.1亿元,占全市的11.9%,同比增长9.8%。
18.5% 批发业增速最快
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实现798.4亿元,同比增长13.9%;餐饮零售额为115.9亿元,同比增长6.8%。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实现53.7亿元,同比增长18.5%;零售业零售额实现744.6亿元,同比增长13.6%;住宿业零售额实现9.6亿元,同比增长8.5%;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06.3亿元,同比增长6.7%。
3.8个百分点 增速回落
报告显示,市场刚性需求稳定,零售额平稳增长,但增速同比回落3.8个百分点。一季度成都连锁企业零售额为358.3亿元,同比增长5.4%。百货商场销售额同比下降2.3%,部分企业出现负增长;超市卖场销售额同比增长3.5%,增速同比回落6.5个百分点;便民连锁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7%,增速同比回落13.2个百分点;药品行业销售额同比下降4.4%;中高端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下降6.6%。
中心城区
154.9亿 锦江卖得最多
中心城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锦江区最多,为154.9亿元,占比23%;其次是武侯区136亿元,占比21%;第三是青羊区135.4亿元,占比20%;金牛区124.8亿元,占比19%;高新区57.5亿元,占比9%;成华区56.1亿元,占比8%。
15.8% 高新增速最快
中心城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中,高新区以15.8%的增速排名第一,成华区14.1%排名第二,金牛区13.9%排名第三。
二三圈层
39亿 双流卖得最多
二三圈层区(市)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双流县以39亿元排名第一,新都区以28亿元排名第二,龙泉驿区以21.7亿元排名第三,其次是都江堰市、郫县、温江区、彭州市、金堂县、邛崃市、崇州市、新津县、青白江区、大邑县。蒲江县以7亿元排名最后。
12.3% 温江增速最快
二三圈层区(市)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中,温江区以12.3%的增速排名第一,双流县以12.1%排名第二,龙泉驿区以11.9%排名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