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生意有多火?天猫卖生鲜了,分享菜谱的下厨房卖生鲜了,主要卖书和Kindle的亚马逊中国最近也开了生鲜馆。地盘还没分好,就搞起了7·17“生鲜趴”,开始制造生鲜界“双十一”。

随着国内电商都杀入生鲜市场,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2015年的中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将会是2010年的百倍以上。
市场是可观的,但电商又都在抱怨生鲜生意难做。“难做”之“难”主要集中在保鲜的技术要求和物流成本高,所以论及生鲜电商,总有人要跟你提冷链——有没有自己的冷库,配送的时候用不用冷藏车,最后送到你家的那一段怎么保鲜之类的问题。
许多电商都还处在冷链“烧钱”阶段,为配送和营销愁白了头。但,基本的货品问题呢?
本报“好奇心研究所”此前做过一次“网上买生鲜,有啥要吐槽?”的投票,共收获了1317次表态,结果表明,比起配送,人们目前更在意种类和品质。
四分之一的消费者抱怨网上卖生鲜容易”货不对板“。生鲜也没有买家秀,选购时的参考仅限几张鲜美诱人的图和真假难辨的标题,什么鸡都敢自称放生老母鸡,什么蛋都敢称草原土鸡蛋,买回来发现不对也不好退,消费体验也是有点糟心。
排名第二的糟心事是食材品种不全,虽然生鲜电商都号称足不出户买菜做饭不是事儿,但在上面买完一次菜,总还缺几样配菜要去菜场买,并不省事。
还有14.5%的消费者嫌贵,约12%的人觉得生鲜大战尘埃未定,网站太多不知哪家强。这之后才是电商们心心念念的保鲜和配送问题。只有8.43%的消费者提到了新鲜问题,9.72%为生鲜配送”最后一公里“而困扰,因为担心食物变质等在家里收货。
“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送给生鲜电商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