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光顾药房的市民不难发现,如今的药房不光卖药,还干起商超的“兼职”——日化用品、风味小吃,甚至福利彩票、儿童玩具都一一摆上柜台。药店逐步向“超市化”演变,将会给药品零售行业带来何种影响?昨日,在健康重庆——新形势下连锁药房多元化经营之道高峰论坛上,和平药房、桐君阁药房、万和药房等药品零售行业巨头齐聚山城,为药房问诊把脉。
市场 “多元化”蜂拥而上
药房“兼职”超市比比皆是。昨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重庆许多大中型药房都已实现跨行业经营,和平药房、桐君阁药房都设有日化用品、食品专区,品种不少。在沙坪坝正街的同生药房,福利彩票也悄然进驻药店一隅;在大坪中学附近的一家药房,连眼镜也堂而皇之登上柜台;而在本月初,万鑫药房在南坪南城大道新开出的一家药房,更直接将药品的售卖面积大幅减少,药品售卖区只占店面面积的三分之一,店内其余区域摆上了婴幼儿用品和保健品。
在记者走访的20余家药房中,逾九成在店内开辟副业,经营项目包括食品、玩具、日化用品、大米、食用油,甚至还有锅碗瓢盆。
药店搞多元化经营违规吗?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只要出售货品是核准的范围内,就属于合法经营。但药店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如药品和非药品要分开摆放,绝对不能将非药品作为药品向顾客推销。
探因 医改药店优势渐弱
缘何药店“不务正业”?在昨日的论坛上,各位药品零售行业掌门人亦大叹无奈。
“现在门店房租翻着跟头上涨,人工费用节节攀高,药房利润大幅下降。”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波表示,各项经营成本一路走高,企业利润空间一再被压缩,因此只有通过销售非药品类的商品,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
对于蓝波的说法,大家感同身受。江山制药营销总监倪磊算了笔帐:“在2010年连锁药房续约房租的成本已增加30%,人工成本平均增加15%,如此一来,在今年我们就要面临50%的成本增长。”他表示,若不尝试非药品市场经营,多家药房只能“赔本赚吆喝”。
在论坛上,多家业内人士亦表示,国家新医改方案出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启动实施,对零售药店的影响很大。“老百姓买药图的就是便宜、方便,社区卫生中心的药物‘零差价’,还能医保报销,老百姓愿选择哪一方,结果显而易见。”倪磊表示,这种转型也是不得已“熬”出来的。和平药房董事长柏润表示,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下调药价的“利剑”频出,相信未来的力度将会更大,加之“零差价”政策进一步推行,药店方便、廉价的优势会越来越弱化。为了生存,药店只有寻求多元化发展来“自救”。
反应 销量不尽如人意
尽管多家药店争先恐后地搞“副业”,但销售却不尽如人意。
“目前行业内做得好的,日用品和食品的销售仅占整个药房销售总额的1/5左右;而在沿海地区可达到1/3。”万和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均福坦言,目前的发展并不理想。在他看来,有三个原因:一是数量较少,选择面太窄;二是在增加业务时,没有分析过药店覆盖面内的顾客需求,三是缺少专业人员。
“相比于大型商超,药房的议价能力较弱,采购成本相对较高,而市民购买生活用品时,又习惯于到大型超市‘一站式’购齐。”山东鲁润董事长邓来义亦表示,相比之下,药房在品种方面缺乏竞争力。
而一连锁药店相关负责人则透露,由于该店非药品的利润与预期相差甚远,目前药店正考虑引入更多的药妆品牌,以替代非药品的位置。
纵深
发挥专业优势
“鸡肋”变成“熊掌”
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余勇介绍,目前公司将多元化经营的重点集中在虫草产业化模式上,日化用品和食品的比重相对会逐步减少。“近两年,我们已投资50亿元,成立专门的研发公司,在那曲、玉树等地,建设虫草基地,形成虫草产业化生产。”此外,山东鲁润药房、万和药房亦表示,未来将把转型的重点放在中医养生方面。
“药店多元化发展并不是说什么东西都卖,其定位依然离不开专业化这一核心要素。”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瀚指出,有药店一味在经营数量上铺开,这并不可取,“相比于商场,药店在品种数量上十分有限。”他认为,药房可以借助自身优势,走专业化路线。
他举例说,例如一位女性顾客走到商超,柜员通常是按照品牌进行推销。然而,在药房,具有一定资质的医师可以根据顾客的肤质诊断。多元化并非放弃专业化,多元化的同时更需要专业化服务,只有在经营好药品的基础上,增加医药延伸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