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立城之基、兴城之本。成都要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必须引进一大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十一五”期间,高新区累计实现合同外资64.87亿美元,到位外资50.88亿美元。累计引进市以外到位内资750. 37亿元。截至目前,落户高新区的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逾100家。
整合一套体系
提供世界级配套服务
为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针对性,成都高新区建立了以产业为主导的部门负责制,形成一个招商项目管理体系,系统研究目标产业发展,动态跟踪项目进展。同时,通过分析产业链特点,寻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找准目标企业,实行人盯目标制,将目标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
“招商引资,最重要的是遵照国际惯例,要引进世界级的企业,就要提供世界级的配套服务,包括生活服务和医疗服务。”成都高新区投资服务局相关负责人称,在招商过程中,高新区树立了“筑巢引凤”的观念,比如为方便国内外客商咨询,高新区开通了全国统一招商热线4006767960,实行双语服务,国内外投资者均可通过该号码联络成都高新区。“根据欧美客商文化和需求,还开通了全英文宣传招商网站,海外客商可以在全球任何时间和地点,快捷、全面地了解成都高新区的发展、优势、投资流程,并根据自己的行业和地区,与相对应的投资服务部门快速建立联系。”
遵循一个流程
确保高效引进项目
在具体招商引资工作中,高新区并没有“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围绕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优势主导产业方面的优势,制定了引进项目评估流程,坚持局内初审———实地走访———例会调度———落地移交———定期回访的程序,并逐步完善了成都高新区项目评审例会以及局内的项目调度例会制度,从程序上确保项目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要求,从时效上确保了投资者的需求能够快速得到响应,也避免了在招商引资中出现盲目性。
据了解,项目评审例会由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召集投资服务、国土、规划、环保、财政、工商等相关部门,这样做的好处是改变了过去分别送达有关部门进行的串联审批,变为各部门共同参与会审的并联审批,对拟入区和正在跟踪促进的项目进行全方位评审,实行高效、科学、民主决策。
完善一种服务
极大方便服务对象
“从项目信息获取开始,在项目接洽、商务谈判、跟踪促进、签订协议、审批服务到注册落户的全过程中,都实行项目经理对项目一对一负责制。”高新区投资服务局相关负责人称,项目签约后,投资服务并未终结,而是项目经理提前介入后期服务工作,积极帮助投资者办理税务、工商注册等手续,零行政收费。“对时间要求紧、投资者无法亲临现场等特殊情况,项目经理甚至可为企业代办核名、工商注册等相关手续。”
在实际工作中,高新区还大胆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和变更审批程序及服务流程,通过流程的优化再造,办事流程大为精简,审批时限全面缩短,所有审批事项的承诺时限,均低于省市主管部门规定时限,平均减少幅度达到60%以上,极大地方便了服务对象。
组织一支队伍
会外语懂法律有能力
早在2004年,高新区就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既懂外语、法律、又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组建成一支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并坚持末位淘汰、动态管理。经过系统培训,把专业队伍按照专业和地区组成不同的招商项目部,实行企业化的管理模式。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称,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我们在招商引资中有一支能提供高效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还将招商阵地前移,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欧洲以及美国等国内外重点目标对象所在地设立招商代表处,开展日常招商促进活动。专业招商队伍在投资信息捕捉和分析、制作投资指南和项目分析资料、进行投资项目洽谈、主动上门招商等,为高新区源源不断地吸引优秀企业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