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一场资本的盛宴,来自香港、上
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41家企业,携220.16亿元巨资抢滩郫县。昨(9)日,成都新会展娇子国际会议中心,郫县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成都郫县承接产业转移项目签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41家企业与郫县签订投资协议,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城市建设等领域的40余个项目。郫县县委书记杨洪举对郫县的投资环境作了具体介绍。此次签约涉及的项目多,覆盖领域广,包括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其中,投资农业经营规模均在1000亩以上,最高投资额达6.5亿元;投资城市建设的总额达30亿元;在服务业领域,郫县签下了总金额达77.8亿元的服务业投资协议。
郫县 潜力
之
企业大手笔看中这里前景广阔
“它独特的自然环境以及政府的招商力度等各方面的优势吸引了我们。”天津杰诺康集团成都公司总经理刘秦唐说,郫县是成都旅游的黄金通道。“这里的发展前景非常好,所以我们再次选择投资郫县。”他们将在郫县城区投资建一个占地40亩的餐饮、公寓、酒店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场所,总投资4亿元。
厦门万里石集团将在郫县犀浦镇投资一座石材城,“成都的石材产业主要集中在郫县,郫县县委、县政府开创了一个求真务实的投资环境,我在这里投资,很放心。”万里石集团总裁邹鹏信心十足地说,虽然第一次来郫县投资,第一期工程就要投资4.5亿元,但当地政府对企业的一条龙服务,让他觉得很踏实。“县委书记杨洪举对我说,‘企业有问题,最大的投诉中心就在我和县长这里。’优化投资软环境,在郫县没有句号。企业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发展,是非常有潜力的。”邹鹏说。“政府对企业考虑得很周全,也很照顾外来企业的投资,在郫县投资我一点也不愁。”上海蓉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宋先生笑着说,郫县作为成都市西部通道的第一站,有很好的投资前景,他们将在郫县建立一个成像设备检测项目,总投资金额达到5亿元。“我看好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有政府齐全的配套设施及政策。”
经历了这次地震后,郫县经济社会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郫县人民的精神没有被地震所震垮,在这座有着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蜀新城,依然是生机勃勃:商场内人流熙来攘往,产业基地厂房里机器轰鸣,生产线上的工人紧张忙碌地工作;农田里散落着耕作的农民;农科村的农家乐、三道堰河边消夏解暑的游人如织,城乡到处一派欣欣向荣。
郫县 智囊
之
20多万大学生 最富集的“智力矿藏”
郫县地处“天府之国”腹心,位于川西黄金旅游线、成都市西部通道第一站,经高新技术产业走廊,与成都市主城区无缝连接。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郫县集市内外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客流于一体,是成都市城市功能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密度2.43公里/平方公里,已经达到欧洲路网水平的郫县“全域现代交通网”再次提档升级:成都经郫县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将于10月动工;国道317线郫县段按照城市道路进行全面改造,IT大道、沙西线向西进一步延伸到都江堰;一系列灾后重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使郫县区域交通升级为中国西部最密集的现代化城市路网,这也是投资者看好郫县的重要原因之一。
刚成立不久的服务业管理委员会,近段时间来也异常忙碌,对在建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协助企业按照相关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加强与县建设局衔接,梳理在建项目开工需具备的手续;与在谈项目紧急接触,促进项目签约落户。感动—心动—行动,郫县的各个部门就这样以情动人,以贴心服务赢得了企业的尊重和信赖。企业扎根郫县发展的信心得以强化,郫县正在成为吸引投资者的一块“磁石”。“一个地方最活跃的因素就是人,我感到郫县最大的活力之源是富集的人力资源。”省政府参事、西华大学区域社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国先教授指出,郫县境内聚集了四川大学、西南交大、西华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电子科大、成都电子高等专科学校等21所大专院校,汇集成中国西部科教人才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郫县成为一座最富集的“智力矿藏”。
县域内的在校大学生人数高达20多万人,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超过千人,为成都平均值的数倍以上。而高新西区的高素质人才也数以万计,众多大学和高素质人才的聚集,蓄积了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可持续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和项目源泉。为了更好地利用高校智力资源,一个个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方案在郫县陆续启动,富集的科教人力资源将转变成郫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可持续发展动力。
郫县 磁石
之
悬赏20万 海内外高手献计献策
6月21日,经过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赵宝江等11位顶尖规划专家评审,郫县面向全球招标的成都西部新城郫县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初步确定。根据方案,市民在这里将感受到融汇古蜀文化和现代特色的川西风情。由全球闻名的英国阿特金斯公司担纲设计的76平方公里的“成都西部新城——健康休闲商务新城”,将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平台。“届时这里将是一个高尚工作生活区组团,100万人不需要再到中心城区去上班。”郫县相关负责人透露,西部新城郫县片区的规划范围包括郫筒镇、红光镇、犀浦镇三个城市片区,将大力发展工业港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经济。
为此,郫县政府出资20万元,面向海内外广泛征集建设郫县“金点子”,来自海内外的3000多条极具见地的建议汇集到这里,经过专家的初步评选,“系统打造城市品牌”、“弘扬古蜀文化,做活亲水文章,建设魅力生态新蜀都”等20条候选“金点子”面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汇集社会各方智慧,推动郫县又好又快发展。
郫县政府还开展“百个科室联百家企业”惠企活动,各职能部门制定年度“惠企”活动方案,县软环境建设办公室每月组织国土、规划、建设、工商、国税、地税等重点涉企服务部门“一把手”和业务骨干,分组深入企业调研座谈,接受企业评议,宣讲涉企条规,进行现场办公。
深入开展县域企业分片联系机制:由各镇、县级各部门对全县企业实行分片定点联系,形成每月走访联系、每季度梳理汇总、每半年考核通报的机制。根据企业的区域和行业特点,督促各镇、县级有关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档案库,充实企业跟踪服务信息,畅通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针对惠企行动中发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开展集中现场办公,全面推行“并联审批”,为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为申办人办理审批手续提供优质高效的规范化服务,让投资者在这里感受到便捷优质高效的星级服务,让这里成为很多投资者的首选之地,使郫县跻身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的中小城市五十强”。
□面对面
充分利用“智囊”郫县产生更大能量
如何客观、辩证、全面地分析地震对郫县的影响,如何趋利避害、把握机遇,加快推动郫县新一轮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郫县面临哪些发展机遇?郫县的环境对投资者是否依然具有吸引力?记者对郫县县委副书记刘鸿进行了专访。
记者:震灾刚刚过去,郫县就签订了200多亿元的投资合同,是看中郫县的什么?
刘鸿:在这次震灾中,郫县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但仅仅是阵痛,并没有“伤筋动骨”,郫县的发展势头仍然看好,郫县人的精神并没有垮,投资商用资本回答了这一问题。
记者:你觉得这些投资将为郫县的产业结构带来何种影响?
刘鸿:这些投资的进入将加快郫县产业经构调整的力度和进度。郫县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对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进行调整,特别是将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调高,这些投资中有很多服务业项目,这些投入将使我县的服务业快速起步,迅速将郫县服务业的短板拉长。
二是对工业主导产业进行调整。按照省市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将精密机电和食品加工业做大做强。这些大项目的进入将使我们的工业港进一步变大、变强、变高、变得更有味道。
三是在郫县实施的推进“三个集中”、实施“三化联动”战略中,我们注意到引入项目时要增加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良性互动。在引进的许多项目中,联动性都比较强。
四是促使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次签约的项目有许多进入城市建设,并且都是大手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所以这些企业的进入将使郫县的城市建设进入到崭新的阶段。
五是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这次引进的许多新项目既属于第一产业,又属于第三产业,这样就大大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和都市的联系更加紧密,在郫县30多万亩耕地上做好一、三产业的复种,传统“银郫县”将全新变脸。
记者:郫县最近不仅对“健康休闲城”进行了全球招标设计,还频频举行专家座谈会,向成都市民征集“金点子”,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什么?
刘鸿:我们的目的是使郫县的发展更加科学、又好又快。专家教授给我们提出的意见使我们受益匪浅,群众的智慧也带给我们很多的启示。这次征集的“金点子”达3000多个,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一些点子我们将采用。郫县的最大资源是智力资源,县域内的二十多家大学和二级学院以及高新西区和成都现代工业港的人才资源,使郫县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县域内人口的比例接近一半,从而使郫县成为智力最密集的区域,我们正在大力推进校地联动、校企联动,使智力资源充分发挥价值、产生能量,我们希望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注意到这一资源优势,这一优势中潜在的商机最多、发展空间也最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