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原部长助理黄海日前表示,总体来看,目前在华外资零售企业整体经营规范,运营情况良好,外商零售企业的数量及销售比重在我国零售业总量中所占份额并不高。
黄海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商贸行业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说,入世十年,中国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1年的4305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6998亿元,年均增长15.4%。目前,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基本建立,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兴起并快速发展,市场调控体系逐步完善,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更加突出。
“这既是坚持流通改革的成果,也是坚持对外开放的结果。外商投资零售业不仅弥补了我国零售业投资的不足,同时引进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了我国零售业的整体水平。”黄海说。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1月,全国共设立外商投资零售业企业2861家,实际使用外资63.8亿美元。
外商投资零售企业中,综合零售企业(主要包括百货和超市)715家,实际使用外资27亿美元;专业零售企业(包括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文体用品、汽车、医药、电子产品、五金家具等)1514家,实际使用外资26.4亿美元;其他类实际使用外资10.4亿美元。
据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系统统计,截至2009年底,外商投资零售企业营业收入720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零售业营业收入的18.7%。其中,外商投资百货零售营业收入2200.7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百货零售营业收入的37.3%;外商投资超市零售营业收入1293.2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超市零售营业收入的26.1%。外商投资百货和超市零售营业收入占外商投资零售业总收入的48.5%,成为外资零售业的主要经营方式。
黄海认为,未来若干年内,外商投资商业的主要动向有:大型超市领域竞争加剧,企业联合、重组、并购等现象将会发生;外资将加快投资百货店的步伐,并加快进入大中城市的便利店领域;越来越多的外国商品将进入我国市场,外资零售业的竞争优势可能扩大。
“因此,中国零售业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和综合效益。‘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鼓励有条件的商业企业跨国经营。”黄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