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了2011最新报告,称中国内地去年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日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协会行政总裁蔡苏建向本报记者透露,武汉市在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6月份至今年4月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武汉市场的奢侈品消费额总计达六七十亿元,在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已暂居第5位。而在2009年,武汉仅排在第17位。消费群体中有部分富二代,更多的是时尚的工薪和白领。
江城奢侈品消费在两年内如此大幅度的越位,不禁让人诧异:在江城,“奢侈消费”到底出于什么消费心理?奢侈品的购买力为何如此之强劲?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近日,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消息,中国内地占了全球奢侈品消费四分之一,日本占29%,美国占20%,欧盟占14%,中东占12%。中国奢侈品消费已经进入了快速消费期,甚至在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奢侈品俨然已成为了很多富人、白领,甚至工薪阶层的选择。
蔡苏建介绍,去年6月份至今年4月份不到一年时间里武汉市场的奢侈品消费额总计达六七十亿元,在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已暂居第5位。而在2009年,武汉还排在第17位。
“武汉有奢侈品消费的爆发力。”蔡苏建称,武汉市民的奢侈品购买力强,对品牌的认知度比较高,此外,周边一线大城市的缺失以及武汉较好的配套购物环境,也为诸多国际品牌进驻武汉创造了利好条件。
据介绍,在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时候,武汉作为中国典型的中部城市焕发出了惊人的消费能力。从2008年初到2009年,莱丽、喜姆、高宝、卡地亚接连涨价约5%-10%,但其在武汉的销售不但不降,反而还增长了约30%。这引得众多国际名品纷纷进驻江城,武汉国际广场一口气引进了42个世界一二线品牌,其中包括8个国际奢侈品GUCCI、FERRAGAMO、CARTIER等。
据记者了解,CARTIER(卡地亚)专柜最初进入武汉时的月销售额只有几万元,而后迅速创下其在中国区专柜销售第一的业绩。香奈儿、希思黎、雅诗兰黛等顶级化妆品在“武广化妆品节”期间几乎遭疯抢,有时一天能卖500多万元。在新世界百货,阿玛尼、杰尼亚、PINKO、登喜路等,销量也呈现稳步增长。
武汉奢侈品消费呈爆发式增长
据中国奢侈品消费协会统计,购买奢侈品的顾客年龄大多集中在25-45岁之间。其中以80后的工薪和白领阶层最多,主要是购买包包和珠宝首饰。
“32350元。”白领苏桐在武汉国际广场GUCCI(古琦)专卖店挑选了一款包包,记者见她价格都没问,便径直走向了收银台。
苏桐坦言,她目前月收入7000多元,一年总收入十万左右。动辄几万元的包包的确是笔不小的开销,她稍显无奈地说,身边的朋友基本都有各种名牌包,如果自己没有,总觉得缺点什么,“宁可少吃少喝少玩,也要用最新品牌的"武器"来装备自己。”
“少吃少喝也要买GUCCI”
相比苏桐,记者在武广遇到的刘芬,更是为了追求奢侈品,甘心沦为“月光族”。今年28岁的她,在武汉一家外资公司上班,月薪不足8000元。
2007年,刚进外企工作,发现有同事肩上挎着LV,手腕戴着CARTIER(卡地亚),于是,月薪还不到3000元的她省吃俭用三个月,花了7000多元买了一个GUCCI(古琦)手袋,从此一步踏入了奢侈品消费大军的行列,“一发而不可收拾了,我完全迷恋上了它们。”
“经常和国际客户打交道,用大品牌,感觉会受人家重视,腰杆挺直。”刘芬坦言,现在她购物的范围已经基本锁定在了各大国际知名品牌,然而对于月收入还不足8000元的她来说,一只LV手袋的负担确实不轻,“但为了"工作方便",这项投入还是值得的。”
BURBURRY(巴宝丽)的一位销售导购告诉记者,这些年轻人中,有一部分是富二代,更多的是比较时尚的工薪和白领。”
为奢侈品沦为“月光族”
二三线城市是国内主要购买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人在国外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消费严重外移。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方首席代表欧阳坤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由国内外奢侈品价格分离状态造成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目前的税率是全球最高的。
报告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将从现在的2亿人不断攀升,目前中国二三线城市人口是主要支撑购买力。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令人惊讶:2007年至今四年时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了25岁。
根据调查结果来看,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曾公开介绍,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中,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年龄在25岁到28岁之间。
提起江城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问题,从事了3年奢侈品销售工作的黎玲说,“我在这一行的体验还比较深刻,现在来买奢侈品的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年轻人。2007年我刚开始卖的时候,价格很贵,买国际一线品牌的大多是中年人,现在年轻化了不少,有时候还有家长带着子女一起来买。”
消费人群平均比美国年轻25岁
分析
低龄化、炫富心理特征明显
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呈“低龄化”,炫富心理特征明显。
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只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购买奢侈品并非取决于收入和年龄,在时尚引领的社会里,年轻人对奢侈品知识懂得多,对奢侈品有很高的集体追逐和消费心理。”蔡苏建表示,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
武汉一时尚杂志编辑王滔称,部分人将购买奢侈品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很多奢侈品的发行量有限,再加上做工精致,使得其极具增值空间。
此外,针对一些过度消费奢侈品的情况,王滔认为,对奢侈品的过度消费、透支消费,以及畸形消费观念下出现的“月光族”和“负翁族”现象屡见不鲜,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追求高品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是要倡导理性消费、适度消费。本报见习记者 孔慧慧 陈晴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
在英文字典里,奢侈是Luxury、Luxus。其实,Luxus是一个拉丁词,原意指“极强的繁殖力”,后演变为浪费、无节制。
大部分欧洲语言都吸收了这个概念,确切地说,该词用以描述在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费用支出及生活方式的某些方面。
(长江商报)
什么是奢侈品
原材料5%+加工成本6%+奢侈品品牌附加值(一般是保留利润值)55%+广告与公关活动成本5%+旗舰店年度成本3%+人力成本6%+政府关税、消费税、部分增值税等综合进口税率20%。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