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7月15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介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4和3.7个百分点,但各月增长基本平稳。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6%,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
总体看,上半年在消费保持总体平稳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变化明显。服装类等日常消费增长平稳,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的统计显示,服装销售额增长21.6%,比去年同期加快3.8个百分点。 一、关于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4和3.7个百分点,但各月增长基本平稳。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7.6%,增速与去年同期持平。 总体看,上半年在消费保持总体平稳增长的同时,消费结构变化明显。食品饮料类、服装类等日常消费增长平稳,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增长加快,汽车类、家具类、建筑和装潢材料类等住行消费增速有所回落。商务部监测的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的统计显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9.6%,服装增长21.6%,日用品增长17.9%,金银珠宝增长42.9%,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3.8、3.8、3.6和15个百分点。家电、汽车、居住类需求稳中回调,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通讯器材、家具销售额增速同比分别回落8.2、4.8和1.0个百分点。商务部重点监测的主要流通行业中,住宿销售额同比增长9.8%,餐饮增长10.3%,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6和0.7个百分点。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比去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0%,比去年同期扩大1.0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6月份,36个大中城市主要食用农产品价格小幅上涨。其中,小包装大米、小包装面粉、食糖、鸡蛋零售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1%、1.0%、1.2%和4.4%;猪肉、花生油、菜籽油批发价格环比分别上涨10.2%、0.1%和0.2%。但受季节因素影响,蔬菜、水果批发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1.7%和8.9%,已连续第3个月回落。 下一步,商务部将在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信息引导、储备调节、产销衔接、跨区调运等手段,提高应急保供能力,防止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以统筹解决农产品“卖难”、“买贵”和流通安全为核心,深入开展农超对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研究建立保障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的长效机制。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想请问姚主任,我们知道近一段时期以来,猪肉价格是在持续攀升的,商务部有没有打算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稳定物价?第二,我们知道从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国家的消费出现了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商务部是不是也打算采取一些新的措施来继续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比如说奢侈品的关税是不是会进一步降低。第三,现在国务院要求各部委公开“三公”支出,商务部打算在什么时候公开?谢谢。 从商务部门的角度来说,我们重点要做四项工作:第一,要进一步做好市场动态的监测,发挥市场供应和市场价格的引导作用。生猪价格提升,养殖户直接的反映就是要更多增加存栏。第二,要做好准备,适时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据我们了解,已经有若干个省市动用地方储备进行市场投放了,辽宁省从6月下旬开始进行了地方储备的市场投放,相关省市都做好了动态的准备,保障储备能够及时投放。第三,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也会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生猪肉品市场的供应,像海南,已经采取措施增加市场生猪的出栏量,来保障投放市场的数量和供应。第四,进一步加强对于生猪屠宰行业的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的同时,让猪肉肉品的质量安全得到保障,防止注水肉,防止销售有病害的猪肉。另外,我们现在有20万吨的中央储备规模,随着我们国家老百姓生活的日益改善,中央储备会在此基础上陆续增加。大家知道,生猪的养殖量在2008年、2009年、2010年是连续增加的,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随着百姓猪肉食用量的增加,消费量进一步增加对于市场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于扩大内需我简短说一下,扩大内需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重要的内容,各个部门,包括商务部、财政部、发改委,都会齐心协力来扩大内需。我们知道,中国不能再走依靠出口、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必须“三架马车”平衡增长。如果说“三架马车”有短腿的话,那就是内需。随着金融危机的过去,随着市场进一步稳定,原来短期刺激经济政策应该转向常态的自主经济的增长,但是扩大内需有所不同。我们国家对于扩大内需持续欠帐,对于扩大内需中商业流通基础设施持续欠帐,所以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这几年都持续增加了对于流通业,特别是农产品流通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对我们国家扩大内需将提供一个重要的基础和条件。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想接着问一下猪肉的问题,您说适时会投放中央储备、地方储备,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标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就像现在这高价格的情况下,是否到了投放时机?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还看到,除了猪肉价格之外,可能牛羊肉价格也涨起来了,因为很多人说,可能因为猪肉价格比较高,消费者转向更多吃牛羊肉,对于其它价格的上涨有没有应对机制?第二,奢侈品进口关税还是比较有争议的,不知道商务部接下来有没有具体的计划? 关于扩大进口的问题,品牌商品的进口是整个扩大进口的组成部分,前一阶段我们看到有一些专家对这个事情有不同的评论,我想各方的评论都有他的出发点,但是根本的出发点还是要以扩大国内消费、扩大国内需求作为根本的出发点,这是中央在转变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这样一个总的框架下制定的一个根本的原则。我们知道中国这几年持续出现贸易顺差,如何改善贸易顺差,内外差价这么大,如何改善内外差价的问题,使国内的老百姓、使国内大多数改革开放受益者能够享有这些成果。大家知道现在国内旅游服务贸易已经是逆差了,这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我们出去的人已经大大超出进来的人了,十年前都不敢想象,这些人出去都干什么?购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现象。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中国贸易平衡状况,使那些看不见的进口变成实实在在的进口,使那些虚高的价格变成老百姓能实实在在享受的价格,这应该是共同的目标。有些专家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扩大国内消费,这是根本点。谢谢你。
【姚坚】:今天天气本来就很热,你问的三个问题也都是热点问题,也确实是商务部应该向社会报告的问题。关于猪肉价格,昨天商务部已经公布了猪肉价格情况。我重点讲一讲我们怎么进一步采取措施。大家知道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走高,2008年以来猪肉价格一度下跌,我们要看到这样一个历史过程。随着猪肉价格的提升,养猪户补栏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以市场动力为主会进一步补充猪肉的存栏,会进一步增加出栏的数量。我想通过一个周期,猪肉市场会出现价格稳定的趋势。从具体价格情况看,7月初这一周猪肉的出厂价比6月份第一周猪肉的出厂价提高了15%左右。36个大中城市猪肉批发价格,7月初比6月初增长了17%左右,比年初增长了38%左右。对于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已经有很多分析:一是饲料价格的上涨,二是生猪存栏数的减少,三是人工成本的上升,我想主要还是生产周期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生猪养殖的效益比较好,去年这时候卖一头猪大概亏损40-50元,今年这时候卖一头猪是要盈利几百块钱,因此养殖户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会进一步补充存栏。同时,部分地方省市已经开始动用地方储备来补充市场供应,我想也会对市场供应起到一个平稳的作用。
【姚坚】:关于猪肉市场供应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市场调节,这是一个基础的因素。猪肉价格这几年之所以攀升,是与前两年猪肉的价格持续走低、出栏减少有关,随着这两年猪肉价格的回调、存栏的增加,随着生产周期的不断完善,会有出栏不断增加,猪肉价格会平稳。当然,它不仅是本身猪肉生产周期的问题,还有成本上升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情况。至于政府调控的手段,它是辅助的,我们更多的会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来进一步完善猪肉市场的调控。关于猪肉市场地方储备和国家储备的问题,据我们了解,部分省市在6月下旬已经向市场投放了,部分活体和冻肉储备。从中央储备看,目前猪粮比价的标准已经是8.5:1,和平衡点6:1相比超出了40%多,据我们所知,有10个省的11个冻猪肉库已经做好了猪肉投放市场的准备。
【中国经营报记者】:刚才您谈到,商务部接下来的工作要开展网络购物领域立法工作,我想向您请教一下,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个立法将主要包括什么内容?是否会涉及到对淘宝网这些网站收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而且这个法律是不是主要由商务部牵头,还有其他部委参与吗?这样的法案将在什么时候出台?谢谢。
【姚坚】:我非常简短的补充几句。关于网络购物,我们都知道它是一个新兴的市场销售方式,不仅是有网站这种方式,大量的传统商业企业,包括武汉的中百、上海的百联等等,都在陆陆续续采取以网络购物作为辅助的购物手段。网络购物处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所以政府部门应当支持和促进这样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应当精心支持、呵护这样的产业发展,这是基本的价值取向。当然,在网络购物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也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和完善,当前最突出的就是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刚才我在主动发布里也介绍了这部分的内容。商务部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司,也就是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网络购物和实体销售有着同样的特点,就是它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部门,包括你刚才说到的税收监管等等这些部门的参与,这是一个整体的工作架构,它和传统的商业模式是有共同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