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报道,“价签戏法”丑闻和“过期板鸭”糗事尚未冷却,沃尔玛新近又陷入销售“三无”服装的诚信危机。为何这家全球500强企业在国外能做乖孩子,一到中国就变坏?
沃尔玛重庆一家分店不久前因加工过期板鸭并销售给顾客,被工商执法人员当场查获。这一事件尚未冷却,这几天又有媒体报道称,部分沃尔玛自有或其他品牌服装的供货商企业注册信息不存在,办公地址找不着,衣服吊牌上没有生产商电话,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一而足。
为了解实情,走访了位于北京大望路的沃尔玛分店。随手拿起一件棉服跟销售人员聊了起来,她告诉,服装是什么牌子,她也不清楚。
销售人员:不是沃尔玛自有的品牌也都是从各个厂家过来的。你没听说这牌子有什么问题什么的?没有,具体什么牌子的我们还真不知道。
沃尔玛公关:您给我发个邮件好吗?我给你书面的回复。我也看看有没有您问的我没还不了解的,我们也需要再去核实一下情况。
昨晚(16日)20:16,张雪静给发来邮件,表示“正在就此事与供应商进一步了解具体产品的相关细节”。但根据相关报道发现此前已有就此事联系过她,得到的答复也是将会核实。
武高汉:“三无”的衣服,我觉得作为一个这么大的国际的企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很难让人理解,都能查到它是“三无”找不到这个企业,你这么大这么有经验的一个企业,难道你不能发现这个问题吗?这就让人感觉到它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如果涉嫌是故意而为之,它是个“三无产品”,我还要进“三无”产品,我还要把它卖给消费者,那就涉嫌欺诈。
近一段时间来“食品安全门”、“价格欺诈门”和“三无服装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何这些在国外言行举止颇为规范的“乖孩子”,一到中国就“变坏”了?武高汉认为,关键还在于监管缺位。
武高汉:政府部门不能缺位。我个人认为监管部门应该比媒体更敏锐,发现的问题应该更多更早更及时,处理的力度应该更大,对消费者的保护才能到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