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场
将带着品牌一起撤离
昨日傍晚6时许,我们前往西武百货时看到,一楼LV专卖店仍然人气颇旺,DIOR、TOD'S等大牌经营仍旧不错。但在商场二楼、三楼,除了宝姿等少数专柜外,许多品牌已经撤离,整个卖场的品相也与一楼非常不符,显得冷冷清清,四、五楼已经停止开放。
2006年4月初入成都市场时,西武百货曾经豪情万丈,如今却不得不面临黯别总府路的境地。昨日,有知情人表示,其实,从7月下旬开始,西武百货一度想调整经营策略,并和成都一些企业商谈联手合作事宜,然而因种种原因,3个月后,西武百货决定暂时放弃成都这块市场。对此,西武百货一名员工感言,“商场如战场,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阶段我们打了败仗。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放弃成都这块市场。”
据悉,上周,经过与西武百货总部高层商议,成都西武终于痛下决心,选择在今年12月31日正式结束经营。而随着成都西武撤离的,还有“西武百货”这块招牌。
善后
近百名员工将分批解散
我们获悉,成都西武目前已向员工在内部范围内通报了将撤出总府路的决定。在接下来一个半月的“倒计时”中,成都西武除了保持继续运营外,还将处理财务、人员等善后工作。
据悉,按照西武百货的规划,公司将“平稳”步入停业阶段。目前,成都西武的近百名员工,将按照《劳动法》和相关劳动合同约定,逐步分批解散,公司也会给予员工一定的经济补偿。而与门店内的各大品牌、经销商、合作方的财务结算工作,也在进行之中。
业界
多家房产、百货企业欲“接盘”
知情人士透露,西武百货撤场后,对在场品牌“何去何从”没有做出特别要求,品牌的去留都由经营方自行决定。而据传言,一楼的一些著名品牌,有些会在西武百货离场后“搬家”。
西武百货暂别成都的消息,无疑为业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也为其所在口岸的未来走向提供了许多猜想。昨日,当我们电话联系上一位至今仍坚守在西武百货经营的经销商时,她无奈地表示:“10月份是经营的分水岭。其实,10月份之前,经营都还勉强可以。10月份以后,有关成都西武何去何从的说法越来越多,很多品牌选择了撤离,我们的销售也开始受到影响。”
我们获悉,对于西武百货撤离后的打算,业界众说纷纭。说法之一,西武将把“商场招牌”和场内经营品牌整体“打包”给另外一家公司经营;说法之二,崇光百货等卖场会在此地继续经营。而昨日,我们从确切渠道获得的消息是———目前的确有很多公司,包括房产、百货等,尝试与业主方或西武洽谈合作。但西武 “带着牌子离去”,却是铁板钉钉的事。
计划
西武或将重新“杀”回成都市场
这一走,西武百货还会再回来吗?从今年7月与本报接触以来,西武至今仍表示,“不会轻易放弃成都市场”。不过,我们获悉,目前,西武百货总部分管市场拓展的高管黄建民正在成都,了解成都一些市场行情,洽谈一些合适的物业项目。这也暗示,在未来的1~2年内,西武百货或许会选择一个时机,重新杀回成都市场。
对于成都西武的告别,行业人士也有表示。昨日,成都仁和春天相关负责人在获悉此事后告诉我们,对西武的即将退场表示遗憾,“希望更多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百货公司进入成都,共同繁荣市场,提升成都零售业的整体水平”。而即将开业,并将吸引许多国际大牌入驻的仁恒置地广场相关人士表示,西武离开成都总府路“是市场经济下的正常选择,很正常”。
我们观察
西武之殇
水土不服是命门 金融危机是催化剂
付出4个月努力,西武百货终因水土不服告别成都市场。成都奢侈品市场———美美力诚、西武百货、仁和春天三足鼎立的格局将在短期内发生改变,成都人购买奢侈品,又少了一个去处。
业内人士分析,西武百货之所以败走成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其不适应内地百货生存法则。而去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则是一剂催化剂,加速耗掉了成都西武百货的生命力。
数据显示,从2006年4月开业,西武百货第一年亏,第二年赚,第三年再亏,3年累计亏损2000万,名牌王潘迪生的团队交出了一份并不令人满意的答卷。正如西武百货员工所言,在成都市场这一战中,西武百货战败了。硬环境上,西武百货内部楼层格局设计不太合理;软环境上,西武百货的促销方式有限,一楼商品和二楼以上商品层次落差太大。或许,西武百货只有潜心修炼好商业独门绝学后,才有重回成都市场的信心。
现在,离西武百货暂时撤离成都市场只剩1个多月,谁将是新的接盘者?业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