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中国山姆会员店高级营运总监14日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沃尔玛将在2010年控股好又多,但尚未确定持股比例。此消息已经得到沃尔玛中国总部有关人士的证实。
继
由于收购好又多部分股权的时间较短,双方的采购和物流资源还处在分离状态。根据中国零售业连锁协会的资料,好又多2005年在中国销售收入达132亿元人民币,较沃尔玛的99亿元高出约33%。
上述山姆会员店高级营运总监还透露,除收购好又多带来的新市场外,沃尔玛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在二三线城市的投入,并将其作为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
沃尔玛和好又多的联姻无疑将产生一个零售业“巨无霸”。业界人士担心,届时沃尔玛—好又多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零售实体,尽管短期内在营业规模方面还不至于占据国内零售业主导地位,但很有可能掌握零售行业采购价格的话语权。
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麦道克说:“通过对好又多的投资,我们有机会扩大在中国这个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个零售市场上的业务,这是我们增加在华零售业务规模的重要一步。”沃尔玛中国公司新闻发言人董玉国也表示,收购好又多将有利于降低采购和运营成本,从而达到降低零售价的目标。
在业内人士看来,好又多非常清楚自己可以卖一个好价钱。何德来说:“沃尔玛也要学习好又多快速扩张的经验。我们同时进入中国市场,但好又多跑得更快,我们能迅速寻找到好的投资地点,展开经营。因为同是中国人,有一样的语言和文化,我们更能理解中国的零售连锁。”
零售业一位资深人士评价说,沃尔玛并购好又多,可能控制商品流通命脉,并带来市场垄断、采购垄断、渠道垄断等多重意义上的垄断。通过主宰终端进而控制上游,甚至可能会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事实上,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规模零售商,近年来逐渐开始扮演中国国内以及出口市场的基准定价者的角色。由于其采购规模巨大,可以把十元钱的东西压到五元钱,其它的采购者也就以此为基准,上浮一至两元。广交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沃尔玛的采购价格成为其它采购商的参考。这对中国外贸产生负面作用,价格越压越低,上游供货商利润空间都受到挤压。
业界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目前国内零售业的局面是中小超市“补贴”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巨鳄。供货商不惜亏本也要挤进沃尔玛、家乐福的采购渠道,视之为提高知名度和打品牌的最有效手段,因为这意味着其产品和生产流程得到了国际企业的认同。这种认同甚至比政府部门的认同更有价值,中小商场、便利店、小卖部等传统渠道都追随这些大零售商进货,他们才是供货商真正的利润来源。
在发达国家,一般都有控制大型零售商垄断行为的法律法规。如美国针对超市店大欺厂、向供货商提出种种条件、要求供货商交进场费等情况,制订了《罗宾逊波特曼法案》,规定对有可能垄断市场的商家,不许向供货商收取进场费,不许向供货商要求特殊折扣及不合理费用。还有一些国家对大店、小店的营业时间做出规定,要求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超市的营业时间不能过长,为便利店、中小型超市提供生存空间。